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无疑是各家车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抓手。纵观全球的汽车生产企业,无一例外都在努力,或已经拿到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入场券。而在中国,这张入场券就是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特别是新能源乘用车,近几年相关部门已经不再审批资质,因此作为稀缺的行业资源,其价值不言而喻。
近日,曙光股份决定将以A00级纯电小车快速切入超强增长态势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为此,在听取业内专家建议的同时,专门连线了曙光股份前独立董事、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听听他对曙光股份转型升级的看法。
新能源市场持续向好,曙光股份转型正当时
安庆衡在谈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时提到,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量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销量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连续七年销量居全球首位。2022年保守估计将达到500万辆。按照国家的整体战略,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有望达到25-30%,产销量约为700-900万辆。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后,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计可实现3000万辆的规模。
他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高,以及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在电池技术上的更新迭代,消费者对纯电汽车信心增加,续驶里程的焦虑也得到了逐步缓解,种种利好都在助推和巩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领先地位,同时也反映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向好的态势。
曙光股份在商用车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底蕴,此时选择入局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安庆衡表示: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形势趋好的环境下,在时机和技术储备上正当时。
进军新能源赛道,曙光股份成竹在胸
在谈到曙光股份进入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后的发展预期,安庆衡认为,现在进入新能源领域是必要的、及时的,而未来预期则需要曙光股份在上下一心、齐力拼搏的基础上,做好产品。之所以有此观点,是基于他对全球和国内主流车企的了解和产业预判。
安庆衡提到,从全球范围来看,不管是百年汽车企业,还是新兴汽车品牌,都已经开始或筹划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布局。前面提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在不断扩大,相较之下燃油车市场必然会相应的收缩,这为曙光股份进入新能源乘用车提供了好的市场环境。
而后,他列举了几家自主品牌上市公司在新能源产业上持续布局和投入的实例。比如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广汽集团等车企从市场表现看,其燃油车产品的销量都很不错。即便如此,也没有减少在纯电、氢能等新燃料汽车上的研发投入。安庆衡认为,曙光股份想要持续发展,必须要走新能源乘用车这条路,加上在商用车业务上的底蕴和扎实技术积累,在新赛道上拼搏一把,胜算还是有的。
A00级产品市场,未来真正的曙光
从曙光股份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曙光股份将选择开发周期最短、风险可控、代价最小,且产品与技术相对成熟的低成本A00级纯电轿车切入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对此,安庆衡认为这个决策是很正确的。
据安庆衡介绍,A00级产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有着不错的发展空间,且市场表现比较坚挺。当前,差不多每年有100万辆的体量,销量逐年增长。从产品端看,A00级产品在使用环境、造车成本、准入门槛、充电便利性等方面比高端新能源汽车有着明显优势,毕竟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需要长时间的培育。
从消费端看,中小型城市,包括农村市场在内的庞大用户群体,购车预算和购买力并不强,但反而A00级产品可以满足这类消费者的用车需求,比如五菱宏光MINIEV就是很好的例子。而曙光股份即将推出的A00级纯电小车,3-5万元的价位区间,空间大、性能好、安全性高的优势,也正符合主流的消费群体,预期在同级车中也会有良好的市场表现。
创新思路,集中发展优势业务
作为曙光股份前独立董事,安庆衡对曙光股份有着很深的感情,同时也在一直关注着企业的发展。他除了认可以A00级纯电动轿车快速切入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正确做法外,对于曙光股份未来的发展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他建议,商用车业务(客车)、轻型车业务(皮卡)、车桥及底盘悬架等汽车零部件业务作为集团的主营业务,在商用车领域有着不错的口碑。当前在中大型客车市场下行,皮卡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需要统一思想、创新思路、谋求发展。曙光汽车虽然当前在产销和业绩上有所下滑,但正是因为如此才更需要集中精力和资金发展优势业务。
而曙光股份收购的A00级纯电轿车产品,与安庆衡“集中精力和资金发展优势业务”的建议不谋而合。据了解,有望在8月底上市的两款A00级纯电轿车,具有全新整车电子电气架构、三电系统、轻量化设计,配套曙光车桥自主研发的电驱动车桥,车身、底盘系统成熟稳定,成本可控,相比于同档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预期会取得较好的市场表现。
结束语:
最后,安庆衡强调,曙光股份有着悠久的企业历史,同时市占率也一度表现不俗。当下虽然遇到一些困难和市场份额的下滑,但快速切入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做法有望为曙光股份带来新机遇。对于产品的态度,他建议还是要确保在整车、电池、控制系统、安全性等方面的质量,与销量好的同级电动车产品横向对比,取长补短,让消费者更有购买欲望,让市场更有信心。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