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东县曹埠镇应泉村,一场以“小厕所”为支点的乡村人居环境革命正悄然改变着村民的生活。从昔日“污水横流、蚊蝇乱飞”的露天茅坑,到如今“瓷砖铺地、冲水便捷”的现代化卫生间,不仅让乡村环境焕然一新,更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升群众幸福感的生动注脚。
应泉村的改厕工程始于2025年,作为如东县“8000座新厕计划”的重点推进区域,该村通过“政策宣传+示范引领”双轮驱动,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村干部、党员、网格员化身“宣传员”,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入户走访等方式,用“土话”讲透改厕政策。
在政策激励下,应泉村改厕进度远超预期。截至2025年4月,全村已累计完成改厕407户,覆盖率达92%。
应泉村地处水网密布区域,部分农户宅基地紧邻河渠,改厕空间受限。对此,村两委联合县农业农村局技术团队,对靠近沟渠的农户,采用“多户一连”方式共建大三格化粪池,节省土地资源;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流入化粪池进一步净化。
改厕不是终点,管护才是关键。在长效管理方面,村委建立了完善的监督维护机制。成立了专门的监督小组,定期对改造后的厕所进行检查,确保厕所正常使用。同时,与专业的维护公司合作,为村民提供及时的维修和保养服务。例如,当村民反映厕所出现堵塞问题时,村委及时联系维护公司,在短时间内解决了问题,保障了村民的正常使用。
村民满意度调查结果也十分亮眼。调查显示,村民对厕所改革表示满意,认为改革后的厕所更加干净、卫生、方便。一位村民表示:“现在的厕所再也没有以前那种难闻的气味了,而且使用起来很方便,生活质量提高了不少。”
在应泉村,改厕已超越了卫生设施升级的范畴,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以小见大”的生动实践。从政策设计到技术落地,从群众动员到长效管护,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民生工程”的温度与精度。正如县农业农村局乡村建设促进科副科长汤毅宇所言:“改厕是‘面子’,更是‘里子’。只有让厕所建得好、用得住、管得久,才能真正让群众‘方便’更方便,让乡村振兴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如今,应泉村的“厕所革命”仍在继续,而这场始于“方寸之地”的变革,正为乡村振兴铺就一条通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