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自动驾驶接驳车

时间:2025-04-17 18:09 来源:中青网   阅读量:7078   

张力凯 林嘉凯

近日,北京市南三环的道路上出现了不少自动驾驶接驳车的身影。它们头顶雷达,精准识别着复杂路况,在人车交错的南三环如游鱼般自如穿行,车上的安全员却无需操作方向盘。这不是科幻电影的片段,而是2025年春天发生在北京中心城区的真实场景。

3月13日,北京市区自动驾驶接驳车首次驶入北京三环路,实现了北京南站往返亦庄的“无缝衔接”。4月1日,《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正式施行,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个人乘用车、城市公共汽电车、出租车、城市运行保障等出行服务。

笔者近日来到北京南站,全流程体验自动驾驶技术的全新应用。

出发当天11时50分,笔者收到短信,显示自己预约的接驳车预计20分钟后到达。根据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公司小马智行App提供的“接站上车点步行指南”,笔者从北京南站北出口出站、穿过北广场、沿行人通道步行约400米到达立体停车场的自动驾驶接驳点,整个过程仅用时8分钟。

来到立体停车场1层,石柱上贴有“自动驾驶接驳点”字样,地面上划有相应接驳点的车位线,数辆白色自动驾驶接驳车整齐地停靠于此,形成了一片井然有序的无人驾驶停放区。

距离预约时间还剩5分钟,停车场出入口的道闸慢慢抬起,一辆白色的雷克萨斯SUV缓缓驶入自动驾驶停放区,完成停靠后车灯开启了“双闪”。刚上车,坐在主驾驶座的安全员老马便提醒笔者系好安全带,阅读并遵守车内安全须知。随后,笔者在后排智能电子显示屏中完成身份认证,并点击“开始行程”按钮,屏幕中小马智行的首位虚拟员工POPO开始规划最佳路线,一场乘坐自动驾驶接驳车的旅程正式拉开帷幕。

接驳车平稳行驶在南三环,后排车窗反射着正午太阳的光线,道路两旁的柳条随微风摇曳,窗外的高楼大厦错落有致地排列。这时,接驳车提前预料到前方十字路口的交通信号灯即将变成红色,自动缓缓减速,与前方车辆保持了安全车距,整个刹车过程很柔和。“我之前也是老司机,开了几十年车,但目前据我看来,这辆‘小马’要接我‘老马’的班了。”老马笑着自我调侃道。

12时30分,接驳车离开南三环,驶入交通状况良好的南四环。老马告诉笔者,“有些乘客以为自动驾驶只能开慢车,其实不然,在道路通畅的情况下,车子能自动按照最高限速行驶。”话音刚落,接驳车自动选择最优车道,开始平稳加速,巧妙避开前方行驶较缓慢的卡车,笔者只见窗外的过往车辆、行人飞速倒退,像电影胶片一帧一帧地掠过眼前。

老马坐在主驾驶座上,目光紧盯着前方路况,他告诉笔者:“在正常行驶中,我不用干预方向盘,但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我会第一时间接管汽车,保证车内乘客安全。”

此外,车内装饰科技感十足,主驾驶座和后排座位均配有智能电子显示屏,用于展现3D实时“行程预览”:斑马线、路上行人、交通信号灯等在屏幕中一览无余,后排乘客无需扭头便能轻松查看周围路况。不仅如此,显示屏还具备音乐播放功能,乘客可自由选择、切换音乐风格,为平稳行驶的旅程增添几分额外惬意。

12时50分,接驳车即将到达目的地,开始自动观察前后车辆行人,慢慢靠边停车。据老马介绍,最近每天都能收到预约订单,有时候一天能跑好几趟。历时40分钟的体验结束后,笔者在附近采访了几位同样乘坐过自动驾驶接驳车的乘客。“刹车很柔,一点也没有顿挫的感觉,车上的实时路面监控也让我心里很踏实!”朱阿姨刚接孙女放学,表示用自动驾驶接驳车接送孩子“很省心,也很方便”。在附近上班的周先生告诉笔者:“乘坐体验很舒适,很期待未来中国自动驾驶的发展。”

截至目前,京津冀自动驾驶测试里程累计逾6000万公里,打造了国内最大智能网联汽车城市级应用场景,自动驾驶技术正以更快速度融入市民生活,让日常出行变得更加自在。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